人艺快讯
《湖北日报·宽视野》为了那份信仰打起精神来
2016-08-31 00:00:00 来源:湖北日报·宽视野 点击:
“打起精神来”,是话剧《信仰》中“指导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每次听到这句话,都让人深受震动,精神也为之一振。
剧中主角“张绪”,是一位经历过枪林弹雨的老兵。“到槛了,离休了”,一个阵地没了,却用晚霞点亮了另一个阵地——“三尺讲台”。“活着,就要为党为人民拿出一辈子,要把先烈们的荣光和传统带进今天。”为了这句誓言,他守住小小讲台,从60多岁讲到80多岁,讲了20年,讲了2000多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张绪的精神动力何在?来自入伍时“指导员”的教导:“当兵,就是为了天下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为这,拿出你的一辈子!”
一辈子,何其漫长,又何其短暂。
战争年代,面对战友和老乡的牺牲,面对炮火纷飞的战场和严酷的生存环境,需要“打起精神来”;和平年代,面对社会上有些人的不理解,面对家庭成员的不理解,面对大学生“入党为了什么”的困惑,更需要“打起精神来”。
“指导员”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8岁,而他“打起精神来”、”为天下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得拿出一辈子”的教诲永远刻在了“张绪”的心底。“信仰”二字比山重、比天大,“共产党员没有二线”,支撑起他晚年的灿烂。
“打起精神来”,靠的是什么?是信仰!是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当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在湖北成为中西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进军中,我们依然呼唤这份崇高的信仰。时代在进步,信仰永不过时。以信仰指引航向,我们的事业将坚不可摧,必定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
话剧《信仰》让观众眼眶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那是对以“张绪”为代表的英雄群体执著于信仰的感动。那么,为了先烈们的那份信仰,让我们一起,“打起精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