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艺快讯
【话剧《信仰》剧评】信仰的坚守与传承
2016-08-31 09:21:00 来源:王玉洁 点击:
信仰,信上仰止即是,这是一个宏伟的命题。
何为信仰?
于剧中的主人公张绪而言,信仰是指导员危难时传达的声声军令,是小白为了革命牺牲凋零的青春和爱情,是宋老黑为着战士同胞从襁褓中省下的口粮,是千万革命烈士实实在在流淌过的鲜血。如腾远山、侯大海痛饮下的那杯酒:“没有他们流过的血,就不会有我们现在活着。”
既然活着就要做事情,而老党员张绪坚持一生要做的事情便是——坚守信仰。
正因为老党员张绪对信仰的坚守,才有了宋三娃在经历过劳改之后的重新振作,才有了小五在接连遭受失业重创下的毫不退缩,才有了雷世成在金钱名利诱惑下的绝不低头。如雷世成跪在轮椅旁的那声呐喊:“正因为我明白我的父亲他是一名战士,所以我更不能忘记他的信仰。”
信仰于老一辈是坚守,于小五这一辈则是传承。
到了孙女丹丹和当代大学生白川这一辈,信仰却成了90年代里的爱情故事,电视剧的男明星;成了一封骄傲大胆的入党志愿书;老报告团演讲台下不谙世事的喧哗和嬉笑……
舞台上“老战士报告团”对信仰的坚守让我为之动容,父辈们和名利诱惑做斗争的意志让我为之拍手叫好,孙女丹丹对爷爷四处奔波讲报告行为的不理解,引起了我生活上的共鸣,也引起了我的思考:
老一辈的信仰需要坚守和传承。坚守并非盲从,传承也绝不该落为空喊的口号。革命先烈走过的路,搭过的桥,流过的鲜血,是幸存者的信仰;父辈们修过的路,建过的工厂,淌过的热汗,是耕耘者的信仰。而于我们当下衣食无忧的90后而言,又应该把什么当作信仰?
历史和现实之间的断层,导致当代信仰的缺失,而在当下钢筋混泥和着流沙的黄土上,如何嫁接历史的幼苗,培育信仰的新种,是观众在观剧之外更应去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感谢《信仰》这出好剧,让我作为晚辈,看到了革命先烈们在历史洪流的激荡下所坚守的信仰,对自己有了一个切身反思的机会;感谢所有坚守在舞台上文艺工作者,让我看到了从艺术之花里绽放出的信仰之光。
(作者为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