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艺快讯
【话剧《食为民安》剧评】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重
2016-09-21 15:29:00 来源: 点击:
常听人言:“民以食为天”,却鲜有人问津:“食以安为先。”由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湖北省演艺集团出品,长江人艺创作的《食为民安》巧妙地将二者结合,创作出了一部正义凛然又通俗风趣的音乐情景话剧。
该剧以小餐馆经营者袁华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系统的执法人员耿浩之间的矛盾为主线,两人之间既勾连着十多年同窗的情义,又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产生了执法者与违法者的冲突。按袁华的话说,“食为天”是他的命,为了保命、续命,袁华贪了便宜,低价购入过期的蔬菜和劣质的油,伤了他人的命;食品安全,人命关天,于耿浩是使命,更是响当当的天命。当袁华心中利与义的天平发生倾斜的时候,对于既是多年的好友又是监管者的耿浩来说,更是一场道与义的较量,情与法的冲突。可使命难违,天命难抗,耿浩最终选择了坚守大义,秉公执法,毅然决然断了“食为天”的命。可袁华却因祸得福,在改过自新后,似凤凰涅槃,诞出了真正为民服务,以安为先的良心餐馆——“食为民”。
“食为民,民方安”原本是一条横幅化、标语化的宣传语,在编剧同导演的鬼斧神工下,创作出了一部既与群众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又跌宕起伏、精彩纷呈的好戏。
编剧将如同教科书般的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册的内容融入当下最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流行歌曲中,给白酒裹上一层糖衣,导演配之以梦境、以内心外化等手段呈现,让四朵可爱的小金花以歌舞的形式在舞台上演绎,使得原本涩口、难以下咽的苦芹,经咀嚼消化后,反刍成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谣,为观众津津乐“唱”。从维护广大群众食品药品安全的角度出发,经监管执法者耿浩之口,将原本那些条条框框之下,让人望而生“倦”的食品安全法规与宣传口号传递给观众,一方面塑造了基层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刚正不阿的形象,另一方面,也以一种合情合理,平易近人的方式向观众科普了食品药品安全的知识,提高了观众对食品药品安全关注的意识,增强了识别和预防上当受骗的警惕。
客观说来,《食为民安》以半全景的方式,向观众展现了食品、药品生产链条的一个剖面,毫不忌讳地揭露出从食品从生产到销售,从批发商到零销商中间环节的纰漏,以及小商小贩即使在牟取暴利时,也曾闪耀过一丝内心挣扎的人性之光。再从经营者到消费者对食品、药品的消费和使用中,也暴露出经营者存在对食品、药品的安全的把控不严的问题,以及消费者缺失食品、药品安全意识的普遍现象。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不注意食品食用安全,药品使用等规范,贪小便宜,造成的因小失大,导致“吃不死人就行”、“病急乱投医”的错误观念横行。
无论从生产者、销售者还是消费者的角度来说,食品安全意识的不足,在一定意义上也体现着群众对于公共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违规违法常常因为无惧,而无惧则来源于无知。
如何让食品、药品安全的问题不仅仅作为标语和口号停留在大众生活的表面,隔靴搔痒,而让食品、药品安全的意识真正得到重视,深入人心,值得大家进一步去思考。
王玉洁
2016/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