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艺快讯

中国国家话剧院:改革、探索中从容生长

2012-07-06 14:32:00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

用好演员这笔无价的财富

“吸引好演员回到舞台,一靠艺术管理,二靠优秀剧目”

记者:外界对剧院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员的表演水平。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陆续有话剧演员改行拍起影视剧。国话如何让演员牵挂舞台?

周志强:就本质而言,表演行业应是自由职业,而且演员的艺术生命相对短暂,从这个角度说,你不能禁止话剧演员去拍影视剧。不过,没有一个演员不愿意站在话剧舞台上!置身于自己创造的剧场效果之中、体验着来自观众的直接反应,这种魅力无法抗拒。

吸引好演员回到舞台,一靠艺术管理,二靠足够的优秀剧目。从管理上来说,首先,确保剧院管理者到位。有了科学规范的程序性管理,才能为演员回到剧院提供可能:过去,一些剧组这个月建组,上个月才通知演员;现在,剧院至少提前大半年做出演出计划,和演员协调档期。其次,实行角色协商机制,给导演和演员充分沟通的机会,请演员自己决定能否担负角色。很多演员虽是影视明星但“输不起”:上舞台是表演水平的直接展示。此外,国话实行演员聘用制,提出剧院是演员的“第一经纪人”:演员有完成剧院演出任务的责任。现在随着国话自身影响力的提高,优秀剧目的不断推出,演员回归舞台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全体演员包括一线明星都和剧院签订了合同。

从艺术上说,有好剧目就不愁没有好演员。像孟京辉即将推出新改编的《活着》,打算启用陈建斌,一拍即合!前几天建斌告诉我,他不仅想演好《活着》,还想当这个戏的导演!再比如王晓鹰的新作《深度灼伤》,告别舞台多年的张秋歌自告奋勇要演男主角……

除了聚拢名演员,国话正在发现和培养年轻人。国话与文化部文艺人才中心联合办起了演员培训基地。预计10年内国话的注册演员将达千人。到时,国话将不再发愁演员资源的枯竭。


  •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