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艺快讯

夯实党史教育 坚定理想信念 | 沉浸式情景党课《武汉·1927》在船长9号首演

2021-05-22 00:00:00 来源: 点击:

   

5月20日上午,由湖北省演艺集团和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长江人民艺术剧院、长江海外国际旅游(武汉)有限公司出品,长江人民艺术剧院创作演出的沉浸式情景剧《武汉·1927》在江汉关23号码头船长9号游轮上演。湖北省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古新功,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产业处处长彭胜,艺术处处长唐钰,武汉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龙中,武汉长江轮船公司副总司朝晖等与200余位观众一同观看了演出。图片40.png

    该剧以话剧与舞蹈的相结合的表演方式,以游船为舞台,使用移步换景行进式观演的方式,呈现了1927年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武汉,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险、敢于斗争的历史经过,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党的发展历程。60分钟的演出,博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剧情简介

 

    1927年初,“一三惨案”震惊全国,英雄的武汉人民通过游行和抗争收回了英租界。为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的中央领导成员。汪精卫召集武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正式作出了关于“分共”的决定,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屠杀,大革命正式宣告失败。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方针,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方针。自此以后,中共中央陆续撤离武汉,带着在武汉燃起的星星之火,在全国形成燎原之势。

    步入武汉港23号码头,报童叫卖声传来,卖花的女孩、香烟小贩等角色让观众瞬间“穿越”到百年前。由长江人民艺术剧院演员扮演的革命进步青年在码头交流着对即将开始的革命学习的憧憬和期望,《武汉1927》沉浸式情景党课由此拉开序幕。接下来,“船长9号”启航,江面移动的船体上,观众依次在一楼船舱、二楼船舱和三楼甲板,沉浸体验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八七会议”等重大历史性时刻。

    1927年4月12日,正当汹涌澎湃的革命洪流日益高涨的时候,国民党新右派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局部失败。就在这时,中共中央正式迁移武汉。4月27日,在革命面临严重危机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指导下,在武汉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国革命的紧要关头,共产国际于5月30日就中国问题发来重要指示,即“五月紧急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陈独秀等人纷纷表示无法接受紧急指示,罗易则将“五月紧急指示”副本送给汪精卫,幻想依靠汪精卫挽救中国革命,却换来汪精卫提出并通过“统一本党政策案”。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随着形势日益恶化,党的活动逐步由公开转入地下。从1927年8月4日至8月7日清早,代表们一个个悄悄进入位于俄租界三教街41号的俄国顾问拉祖莫夫家,中央紧急会议在这里召开。这次紧锣密鼓却井然有序地开在天塌地陷之时的重要会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称之为“八七会议”。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公开“分共”,宣布与共产党决裂,随后封闭工会、农会等革命团体,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血腥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至此,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全面失败。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三楼甲板上,在鲜红的党旗前,观众跟随着演员一起,庄严地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回味初心使命。

    八七会议以后,中共中央在部署两湖秋收起义的同时,一方面发出一系列重要文件阐释八七会议精神,一方面派出多名重要领导干部分赴湖南、广东、上海、北京、天津等地传达八七会议精神,一方面通过信函指导陕西、河南、山东、山西、满洲、广东、广西、闽南等省区贯彻落实八七会议精神,要求各地务必实行党的新政策,恢复和整顿党的组织,发动武装起义,开展土地革命,并决定成立南方局、北方局领导所辖省区党的工作。

图片44.png

  • 【关闭页面】